English

试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

2000-05-16 来源:光明日报 张春祥 王富华 我有话说

江泽民同志3月12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源很有限,必须始终坚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坚持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安全,关系到我国人民生活的质量,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列宁语),因而在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尤其是近年来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对资源开发形成很大压力,城市污染日趋恶化,严重危及生态环境,已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探讨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人口与环境教育控制城市人口增长

加强人口和环境的科学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全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控制人口增长和保护环境要每个市民来努力。要确立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使国家政策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和实际行动,并通过有效的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形成良好的社会规范和风尚。各级领导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不能只重视经济发展,忽视人口控制、环境保护,衡量领导的政绩应把可持续的三大要素——控制人口、治理污染和改善环境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对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实行总量调控。为此应注意建立引导人口流动机制。对计划生育、工作调动、家属随迁、进城经商、做工等各种原因进城长期居住的人口,必须用切实可行的政策加以控制,建立和完善有计划地引导人口流动的机制。同时要注重户籍制度的约束作用及其逐渐淡化问题。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廉价劳动力向大城市和发达地区流动,是一种必然现象,因此对暂住人口中的劳动力,有调控地吸收和引进仍是必要的。

落实计划生育指标,控制人口自然增长。当前,城市中的计划生育工作要实现“两个转变”:即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向综合治理人口问题转变,由社会制约为主转向利益导向、科学管理的工作机制转变;达到一个目标;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其次,计划生育的核心问题是控制人口的出生率。要强制执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阶段性政策,从卫生、保健、入托、入学方面给独生子女优惠政策,使其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针对农村计划生育存在的问题,提高其文化素质。据专家预测,人口素质和经济收入提高了,生育率就下降了。其三,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压力体现在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上。解决的关键在于;在积极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努力改善人口质量,用人力资本代替自然资本。人口素质过低比之人口数量过剩可能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更大。

合理配置城市资源调整城市产业结构

江泽民同志在这次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不动摇。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效率,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路子。

城市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资源包括土地、水、矿物、人才资源。从根本上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一种技术可能、经济可行、社会可接受和无生态负效应的资源利用方式。为了更好地调整与优化城市资源配置结构,首先要集约用地。有关领导要改变急功近利的观念,从大局着眼,从长远着眼,杜绝越权审批、贪大求全、乱占耕地的建设项目,建立与保护耕地挂钩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尽快编制完善国土保护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把保护耕地落在实处。二是加强能源技术开发及其成果转化。我国不少城市是以不可再生的煤炭为主要能源,要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并与环境建设同步进行,既可节约资源和资金以取得经济效益,又可减少废弃物排放量,使在开发中的生态不被破坏。地方煤矿特别是乡镇集体煤矿要扶持改造,整顿联合和提高,加快其联运改造;要围绕资源综合利用和集约化经营,开展煤炭深度加工,利用低热值燃料建设坑口电站。搞好这方面的工作,必须强调要按国家的有关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节材的技术开发能力与产业化水平,并增加这方面的投资。三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及其合理开发利用,解决我国北方城市存在的水资源严重匮乏问题。为此,要改变供水政策,降低用水量;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大力开发净水新技术,使水变得清洁;开发利用海水淡化技术,使水资源得到新的补充;推广节水技术和装置,节约生活用水;整治用水大户问题,根据供水能力、用水定额和需水量制订用水计划。

确定产业性城市结构调整思路。一是深加工。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扩展,在阶梯性地提高产品附加值与技术含量的基础上,发挥整个产业群集约化生产的效应,并通过增强产业自身的竞争能力来摆脱对本地资源的单纯依赖,从而提高这些城市经济结构调整的弹性。二是促进新兴产业经济的增长。由于经济、技术和资源分布方面的原因,一些资源型城市难以在原有的产业结构方面进行调整,因此,培育和促进这些城市中新兴产业的发展,包括采取一些力度较大的措施,动员和引导各种民间资本的投入,以逐步替代支撑城市经济发的原有产业。

加速构建城市生态框架

加速工业结构生态化建设。生态工业是模拟生态系统的功能,建立起相当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工业生态链,以低消耗、低(或无)污染、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为目标的工业。工业结构生态化,就是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把工业系统的结构规划成“资源生产”、“加工生产”、“还原生产”三大工业部分构成的工业生态链。其中,资源生产部门相当于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主要承担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的生产和永续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以可更新的永续资源逐渐取代不可更新资源为目标,为工业生产提供初级原料和能源;加工生产部门相当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以生产过程无浪费、无污染为目标,将资源生产部门提供的初级资源加工转换成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的工业品;还原生产部门将各副产品再资源化,或无害化处理,或转化为新的工业品。

积极合理地发展城市农业。发达国家称其为都市农业。它起源于城市周边及间隙地带的农业,是靠近城市、依托城市、服务城市,以为城市提供优质农副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的新兴区域性农业,是城市一体化中形成的现代农业形态,也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观光农业、旅游农业、花卉农业、庄园农业、农业高新科技园。其经济功能是推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化进程,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提供优质的鲜活农产品以满足城市消费需求和国际市场需要;社会功能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接触自然、体验农业以及观光、休闲与休憩的场所与机会;生态功能主要是营造城市绿化隔离带及其优美宜人的绿色景观,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消解部分城市污染,保持清新的环境。特别是它能直接依托大城市,为持续高效农业乃至农业现代化探索有效途径。

构筑城市生态框架。城市要持续发展,就要健全气流通道,协调水利,通过狭长的绿色通道以及“绿楔”、“绿脉”布局和桥梁、道路涵洞的生态设计,恢复城市外部生物基因的正常输入和主城区生物基因的自然调节,使城市的动植物群落之间相适宜。为此,应注意如下三方面的建设:1.“森林”入城。把“树木”引入城市中心区,是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的根本途径。将林业和园林融为一体,以树木为主体,包括花草及其中的建筑设施,包含公园、街头绿地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绿地、垂直绿化、行道树、疏林草坪、片林带、防护林、水源涵养林、草地、水面、花圃、苗圃、果园、菜地、农田等。2.“绿肺”建设。市区的公园特别是位于市中心区的大型公园,具有吐故纳新的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优化城市大气质量,并能吸纳噪音和部分有毒气体,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其功能犹如肺脏,因此被称为“绿肺”。3.“生态墙”建设。“生态墙”就是用大自然中的绿色植物来砌墙,是城市的“立体草坪”。这种墙有绿化、美化城市、减少光污染、制氧、除尘、杀菌和消音的功能与作用。对道路狭窄的地段,可建设“生态墙”,建筑物墙或杆柱以藤木爬绕,形成绿色墙,以扩大绿色空间。

重建适宜我国城市的物种结构。首先要确立科学的城市理想。要通过正规教育、各类成人教育及新闻宣传,对广大市民进行生境教育,真正反思人类同自然的关系,普及环保观念,尊重自然界自身的规律,培养市民与自然和谐相处,与自然共存共荣的城市理想,使人们从追求精心修饰的超前铺张,走向对丰富、多元的自在自为的大自然内在精美的生态结构的观照。其次,应改善生态环境的结构。主要是:地下水开采控制与回充,恢复地下水位;城市雨污分流,恢复地脉水脉;重建森林、草坪、湿地、水体生态区之间的联系;保护野生物水源地;自然固土保水与涵养肥力;增强透水面积,减少地表径流,改善水文循环,稳定洪泛范围;绿化墙面,软化(草坪)地面,减轻城市热辐射;改善河床基质与水生植物布局,净化水体。再次,要注意对物种层次多样性的保护。借助城市的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等条件及技术优势,以濒危、珍稀动植物易地保护,优势物种驯化为重点,保护物种层次的多样性。通过城市动植物多样性保护与重建,改善人与自然系统之间、自然系统内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实施城市生物多样性策略。通过建设“绿色”城市结构,疏通城市自然系统的物流、能流、信息流,改善城市生态要素间的功能耦合网络关系,增强城市中自然生态系统的抗干扰和自我修复能力,扩大生物多样性的保存能力和环境承载容量,藉此提高以光合作用为核心的自然生产力和对城市废弃物的降解。

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机制

建立对可持续发展评估监督的机制。一是以人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认识人的生存质量应是第一产品,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资源低价”、“环保无价”的问题;二是指标体系。我们应把资源资本、人力资本和环境资本等纳入到指标体系中,要有一个“城市宏观成本投入”概念;三是评估方法。可持续发展评估的方法主要采用层次和主要成份分析方法两种,运用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测算方法和统计资料进行评估;四是公众参与,包括各级领导层和市民都参与,建立起一整套检查、监督、反馈和协调机制。

改革现行的绿化机制,开创城市绿化新模式。我国大城市大都可以借鉴上海的经验,成立绿地集团公司,以政府绿化建设资金加入企业股份,企业以房地产投资为主要盈利,按绿地的股份额积累投资回报作为资源不断地绿化投入,形成滚动式的房地产开发产业,成为不断投资绿化的循环机制,是搞好城市绿化的新模式。

推进环保市场化还须有政府进行调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保护不能单靠其自然的力量解决问题,必须有政府和法律的手段进行调控,有些则须政府投资。历史的沉淀和江河流域的生态问题,应由政府牵头治理。此外,城市大量的环保建设也不能单靠政府投资和包运行了。因此,要以法律和机制做保障,更好地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